今年以来,苏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产业、抓项目、促消费、稳外贸,生产供给量质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内生动能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昨天(7月31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2.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3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3.10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176.87亿元,增长5.2%。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93.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工业投资完成1173.5亿元,增长14.7%。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顶住压力,总体实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一个个凝结着汗水与智慧的数据,汇聚成非常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抓项目、强治理、提质效的拼搏姿态。
稳
规上工业总产值2.3万亿元
上半年,全市继续构建“1030”产业体系和“1840”服务业体系,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93.6亿元,同比增长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产值增长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3%,两大行业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引领增长。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同比增长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高新产品增长较快。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太阳能电池、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5%、45.1%和18.4%。
优
工业投资同比增14.7%
加快“两重”“两新”等政策落地,推动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工业投资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173.5亿元,增长14.7%,已连续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投资增速均超20%。
市场消费提振。持续举办“五五购物节”“暑期大放价”等各类促消费活动,聚焦“美食+”“演艺+”“赛事+”“会展+”等激发消费潜力,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政策落实显效。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7.7%。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26.6%、63.6%。
劲
外贸进出口创同期新高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持续抓好“一稳三新”,开展“百团千企出海”等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模式,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12958.8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增长5.7%,其中出口总额8187.1亿元,增长7.7%;进口总额4771.7亿元,增长2.5%。
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对东盟、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6.1%、34.5%和48.7%。
出口产品提质向新。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分别增长25.3%、44.1%和44.3%。
活
民企出口额同比增10.2%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民营经济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7%,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额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市出口总额2.5个百分点。
交通物流活跃。上半年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39.3%、8.9%和43.6%。全社会快递业务量增长23.1%,快递业务收入增长10.3%。
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企业5.21万户,同比增长11.9%;6月末全市共有企业98.14万户,增长4.0%。
惠
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0元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60元,同比增长4.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71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2元,增长5.2%。上半年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5%。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1.2万人。
上半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9%。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六降二升”,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8%,衣着价格下降2.2%,居住价格下降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0.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9%,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