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教育部发文通知,认定全国116个区域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苏州工业园区榜上有名。
这是继园区荣获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等称号后的又一殊荣,彰显了园区在构建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先行区进程中迈出关键步伐。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将科学教育融入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进程中,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在《科技强国背景下整体建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的区域创新实践》《STEM教育支持强基创新人才的融浸式实践》等系列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与课题的引领下,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多个关键领域率先探索,通过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打造区域“大科学”教育生态,形成了“科教人才互通、活动场域联通、课程资源融通”的区域科学教育特色。
园区以“高校—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五维主体为核心,搭建起科学教育协同管理架构。成立区域中小学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教育局、科技创新委员会等九部门协同工作,形成“教育局统筹规划—集团示范引领—学校特色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配套完善保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加强指导,实施政策引导与专项经费投入。建立资金筹措、使用、监督全流程管理机制,确保科教资源开放共享,为区域科学教育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协同管理格局。
聚焦“全景式管理、全学段贯通、全要素协同”的“三全体系”,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全景式管理”强根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教育局等多部门联动推动科学教育的新机制,完善“区域—集团—学校”三级管理体系,遴选科学教育实验校,形成“一校一特色”示范集群。二是“全学段贯通”促成长——构建“一体两翼双驱”课程架构(国家课程为轴,校本课程与拔尖课程为翼,基础与进阶实践双驱动),开发“五维六阶四平台”课程体系(覆盖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五大领域,匹配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需求);建立“小初高”贯通的科学素养评价体系,通过区块链档案记录全学段科创数据,为强基创新输送“潜力股”。三是“全要素协同”聚合力——深化“高校—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五维联动,构建“家门口科学圈”;推动“科学家进课堂”“工程师带项目”常态化,每年组织100场“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依托“易加智慧教育平台”打造“科学素养发展数字化引擎”,实现学习数据智能分析和个性化资源智能推荐。
未来,园区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打造“科创+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范例,为全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